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Baidu
map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进展报告

家长支持儿童 共同学习进步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4日
作者:肖湘宁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我从1993年开始接触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即幼小衔接研究,后来参加了多个项目的活动,觉得对我的锻炼都很大。在这里想说一说印象最为深刻的项目之一——2007 - 2010年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现为平果市)实施的入学准备项目,即“家长干预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的研究”。该项目是在学前教育还远远未普及的情况下,旨在帮助那些5- 6岁的未入幼儿园的儿童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我们是在受到国际经验启发之后采用了“家长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来作为“入学准备”项目的干预措施。此方式源自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引进的“儿童互助”(CTC)方式,我和周欣等赴英国参加培训研讨时看到参与项目的其它6个国家都是由家庭里年长的儿童(小学4-6年级)帮助即将入小学的弟弟妹妹来学习,为幼小衔接作好知识、学习兴趣和习惯、交流能力和心理上的准备。由于当时我们的人口国策是独生子女,很少家庭有多子女,教育部和儿童基金会、专家组都同意在中国把“儿童互助”方式转换为“家长支持儿童学习”方式。 这套方式以五本简短的故事图书作为载体,组成五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有7个学习活动,其中包含了前读写能力和简单的数学能力的学习,并通过游戏体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支持儿童学习”的项目在广西的平果县位于山区的太平镇和海城乡的11个村展开,都是没有幼儿园的地方。项目的干预措施始于20092月,在7月结束,历时半年。广西幼高专杨彦老师带领了当地的专家和20名幼儿教师(平果县幼儿园的骨干)、250名家长、250名幼儿参与了活动,按照地点相近的原则,共分成34个学习小组,每组有一到两位家长小组组长,负责对这一组儿童的“教学”,即组织学习活动。其它的家长也要出席一起学习。按照儿童基金会项目的惯例,当实施一种干预措施,都要进行对项目目标人群的情况进行基线和终线调查,看项目干预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的让接受干预的人们受益了。这个项目也另外有一组评估研究人员对儿童的状况进行前测和后测,对比干预和不干预的效果怎样。(图1孩子们跟着父母或祖父母去学习小组参加活动。——照片由肖湘宁提供)

项目干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们担负了所有对“家长小组”的培训和对学习活动的指导。每个活动单元,他们都要到自己负责的学习小组,对家长进行培训,把单元里每个活动都指导家长进行一遍,和家长研讨教学方法,解决家长在带领儿童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他们还要两次到村里的学习小组进行现场指导。所有的培训和现场指导,教师们都利用自己周六的休息时间进行的,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她们都很负责任。尽管广西的山路泥泞,她们都风雨无阻地到来。在这样的推进过程中真的发现有些家长对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不理解,认为学习仅仅是孩子和学校的事情。其中有一位父亲因贫穷被妻子离婚,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白天忙完农活疲惫不堪,晚上到家就喝酒,喝完便睡觉,他认为他自己没有时间教孩子。廖嘉昕老师坚持做工作,直到第三单元的学习,父亲带着孩子露面了。那天,廖老师已经做完了培训在等车回家,女儿背着书包跟在他的身后了。他难为情地跟廖老师打招呼:“老师,你回去那么快呀?我这才准备过去上课呢!”廖老师就饿着肚子,热情地给他上课,并把以前落下的学习内容全部补上。他的女儿在一旁旁听,回答老师的问题比父亲还快。这次学习活动让这位家长改变了态度,说:“下次即使我缺课,也不会让女儿缺课。”(图2、图3梁爷爷和家长们在接受幼儿教育专家的培训,他们使用学来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学习。——照片由陈学锋提供)

大部分家长在项目活动中态度都比较积极,令人感动的是太平镇那供村六吉屯的梁家列爷爷。当时他已60多岁了,原本是村支书。他积极参加项目活动,带领一个学习小组。他说:“家长们很喜欢这个入学准备项目。以前,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后就不管了,现在通过老师给我们家长进行培训,让我们掌握一些教育孩子,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我相信我也能把孩子教好。我们家长都希望这个项目能继续坚持做下去。”(图4、图5、图6 梁爷爷和家长们都在带着孩子们在玩数学游戏,操作材料都是孩子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照片由陈学锋和肖湘宁提供)

还有一位只有小学毕业的两个孩子的妈妈,接受培训后成长的非常快。她在自己家里主持小组活动,把,勺子、树叶子来进行数学活动;还有在大盆里装上水,让小组的儿童用家里大大小小的碗来回倒腾水用来体验容量大小,形成容积的概念。有一位家长在县城里打工,为了参加项目活动,每次集中培训他都会在头一天晚上赶回家,每周也尽量抽时间回家组织孩子们学习活动。当儿童基金会陈学锋老师到他家走访,他的老父亲非要让陈老师喝他自己做的苞谷酒,因为老人年轻在外当兵,回到边远的山区家里,对孙子没有机会受到学前教育很是心疼,这次终于解了老人心里的遗憾。(图7小学一年级的姐姐带着弟弟学习,做好入学准备。——照片由陈学锋提供

通过该项目活动,很多家长都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转变了对儿童的认识,开始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家长中有的说:“以前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家长都沾不上边,没想到还能和孩子一起游戏、学习,知道他们在学习时在想什么。”有的说:“说句心里话,我非常感谢你们能给我和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对孩子以后的教育也起了很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也觉得自己有进步了,能够和孩子共同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还有的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没进过校门的我也能当上‘老师’。经过你的培训和指导后,我回家发动孩子们去捡木棉花回来,然后教他们数数,学习数与实物的匹配,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他们也爱学,学得也顶快,最后我再教他们做灯笼,用花瓣来做公鸡的鸡冠等,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哎,真没想到,身边的这些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们学习。现在,我的小孩也比以前大胆多了,不爱说话的她现在也听到她唱歌、念儿歌,还与村子的孩子一同游戏了。(图8培训老师还没到,家长带着孩子在空地里玩“老鹰捉小鸡”。——照片由肖湘宁提供)

家长喜欢这样的入学准备活动,孩子们也更加喜欢。孩子们因为参加小组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伙伴,他们在一起做游戏、唱歌、写字、画画、聊天,在学习的同时,交往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助于孩子社会性情感的培养。例如:黄佳莹小朋友说,以前她只和村里的一、两个同龄朋友玩,但是现在她认识了别的屯的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她比以前更开心了。黄凤琳小朋友说:“我喜欢和老师一起唱歌、讲故事,我还学会了数数。”还有一位名叫李玲赢的小女孩因为生病,而不能参加活动,她让姐姐代她来参加学习,抄下当天教过内容和任务要求,然后带回家给她看。

上述的小故事说不完。看完这些小故事,我深为幼儿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而感动,也为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观念转变而欣慰,更为地处偏远贫困的儿童能享受到良好的入学准备教育而高兴。通过这个项目活动,我感受到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深入到最基层,充分运用和发动当地的人力资源,才有可能将项目做得扎实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供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Baidu
map